“你的心理健康嗎”“如果心是大海,陽光能否照亮”“情緒波動太大如何自我干預”……5月20日,一款專注心理評估與情緒分析的測量小程序——“心眮心理”正式上線。該產品結合了心理學理論與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智能化的算法模型,為用戶提供科學的心理狀態分析,幫助用戶更好的了解自身的情緒健康狀況。這一創新實踐不僅開創了“技術賦能心理評估”的全新路徑,更以“輕量化工具+專業化服務”的模式,為國民心理健康服務注入了科技溫度。
在數字化浪潮與快節奏生活深度交織的當下,現代人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超 10 億人正遭受各類精神障礙困擾,心理健康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2024版“心理健康藍皮書”《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的發布,再次將國民心理健康議題推向風口浪尖。數據顯示,18-24歲青年抑郁水平達峰值,6.5%成年人存在持續抑郁癥狀,超長工作人群抑郁風險升高23%……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個體與組織的隱性困境。
如何將冰冷的統計數據轉化為可落地的解決方案?如何利用先進技術為國民心理健康提供從風險預警到科學干預的全鏈路支持?
近年來,國內相關科技力量積極響應國家“健康中國”戰略,匯聚融合了人工智能、腦科學、心理科學、大數據等多學科新技術,構建國民心理健康全周期服務體系。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的內心世界仿若一片無垠的大海,時刻翻涌著情緒的浪潮。”據心眮心理產品負責人介紹,“每個人的心靈如同一葉扁舟,在未知的海域中前行,時而直面風浪,時而沐浴陽光,卻也難免在黑夜中迷失方向。”而“心眮心理”小程序上線,正是為人們照亮內心航程的燈塔。
據了解,“心眮心理”小程序內置“AI測評”、“心理測量”、“心理課堂”、“心理咨詢”4大核心模塊,構建了“心理評估+疏導干預+持續陪伴”的全鏈路服務體系。其中,“AI測評”服務依托前沿 AI技術與心理學理論深度融合,運用動態情緒監測算法與多維度心理測評模型,精準捕捉用戶情緒波動軌跡,深度解析人格特質與心理狀態。通過非接觸式的人臉采集,采用AI智能情緒分析技術,提取瞬時情緒基本值,構建個體心理畫像,并以此作為大數據分析的基線維度,結合情緒異常檢測手段和風險評測體系實現情緒狀態評估和風險等級預警,從而形成個體情緒陽光指數評估報告,并提出針對性的干預建議。
在功能設計上,“心眮心理”充分體現場景化心理賦能特色。針對心理健康、壓力情緒、人際關系、學業發展,職業健康等不同場景,提供專業的心理測量服務;在應對策略上,推出了心理課程,通過案例分析、互動練習等形式,幫助用戶掌握實用的減壓技巧,并結合心理學原理與學習方法,助力提升心理韌性。此外,用戶還可通過小程序一鍵預約專業心理咨詢師,享受一對一的私密咨詢服務,滿足不同層次的心理健康需求。
據該產品負責人透露,未來將持續優化“心眮心理”核心功能,引入更多先進技術,拓展更廣泛的服務場景,并與醫療、教育、企業等行業開展深度合作,推動心理健康服務普及化、常態化,助力國民心理健康高質量發展,讓每個心靈都能照見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