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珠
在酷熱的夏天,置身于蜀南竹海,竹干與竹葉搭起天然的涼棚。放眼望去,滿目碧綠,不時有習習冷風吹過,令人頓覺通體清涼。假如不能去竹海,咱們在家里掛上竹條窗布,在床上鋪竹席,再穿上竹布衣服,也能把暑熱擋在門外。
竹子是禾本科植物,原產我國,有37個屬約500種,首要散布在我國南邊區域。竹子的生命力堅強。不管高山峻嶺仍是丘陵河灘,竹子只需有土就能夠茁壯成長。在我國人的衣食住行中,處處都有竹的身影。在盛產竹子的南邊,綠樹芭蕉叢中掩映著座座竹樓,與天然融為一體;文房四寶里的紙張、毛筆,笛、簫、笙、箏、二胡等樂器都離不開竹;竹葉還能藥用,竹葉茶在夏天能夠解渴生津。難怪大文豪蘇東坡感嘆到:“食者竹筍、庇者竹瓦、載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書者竹紙、履者竹鞋,真可謂不行一日無此君也。”
翠竹之美不行方物
竹子的外形美觀,垂直的莖干竹節清楚,細長的竹葉一年四季常綠,充滿生機。我國園林、文人書房多有修竹相伴,竹與山石、亭臺、水池、曲徑彼此調配,營造出竹徑通幽、粉墻竹影、移竹當窗等園林景觀。從《詩經》開端,竹就有了正人的涵義:“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正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筆挺、四季長青的特征賦予人格化的典雅、純真、謙虛、有節、剛直等精力特征。
竹子體輕質堅,抗彎拉力強,既可做成桌椅板凳等家具;又可加工成碗、筷、盤、托盤、瓢、籠屜等餐具。竹制餐具不只堅固耐用,還具有保溫、防燙、綠色無污染的特色。其色彩有竹本性,也可彩繪各種圖畫。
漫山遍野帶來的美味佳肴更是風行大江南北。竹筍新鮮幽香,自古就被當作“菜中珍品”,讓美食家蘇東坡寫下“寧可食無肉,不行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餐餐筍加肉。”各地都有竹筍美食,如油燜筍、竹筍香菇炒肉、春筍肉片、春筍燒臘肉、雞燉筍等。
竹葉配餐有幽香
除了竹筍,竹葉也是餐桌上的常客。新鮮的嫩竹葉可直接泡茶喝。有一次去吃農家飯,店家端來一壺淡綠色茶水,細嫩的竹葉舒展在壺中,如舞蹈的纖纖玉女,喝一口有淡淡的青草味和竹林氣味。由于其采自隨處可見的春季嫩竹,喝起來沒有綠茶的苦澀,所以從此喜愛上了這種物美價廉的夏天飲品。
待竹葉長到必定巨細,能夠用它做竹葉粽子、竹葉粑粑。竹葉與糯米的有機交融,有一種回歸天然的風味。每到端午節,各地都要包粽子,不管餡料用什么,南邊人大多用新鮮的竹葉包粽子。北方沒有新鮮竹葉,人們大多運用蘆葦葉,先將其用水泡軟再進行包制。但這種粽子煮熟了沒有竹葉的幽香。清代的《隨園食單》記載江南文人雅士以竹葉粽子當時令點心:“取竹葉裹白糯米煮之,尖小如初生菱角。”廣州人包粽子多用箬竹葉,選外表潤滑軟韌的。上海等地選用伏天從安徽黃山采下的箬竹葉包粽子,其味有一種特別的幽香。
竹葉還可用來包裝食物,做餐桌上的裝修或許餐盤里的烘托,碧綠的底色伴隨著竹子的幽香,給飲食增加天然的興趣。
藥食兩用話竹葉
竹葉除了食用,還可入藥。竹葉在我國藥用歷史悠久,始載于南北朝時期的《名醫別錄》。《食療本草》記載竹葉能“主咳逆,消渴,痰飲,喉痹,除煩熱”。清代的《老老恒言》記載:“竹葉解渴除煩,中暑者宜用竹葉一握,山桅一枚,煎湯去渣下米煮粥,進一二杯即愈。”南邊區域以竹葉當茶葉,泡水飲用,具有清熱去火、止渴利尿等成效,還能防治肺炎、支氣管炎、糖尿病等。
現代研討發現:竹葉中含有很多的黃酮、內酯、多糖、葉綠素、氨基酸等營養素。竹葉黃酮具有杰出的抗自由基才能,能調理人體血脂,具有消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進步免疫力的效果。竹葉中的有效成分還有生物活性多糖及酚酸類化合物、蒽醌類化合物、萜類內酯、特種氨基酸和活性肽、錳、鋅、硒等微量元素。1998年,竹葉被列入衛生部發布的“藥食兩用的天然物名單”。
淡竹青青解暑熱
淡竹葉又稱竹葉麥冬、山雞米、金竹葉、林下竹等,首要散布在長江以南及西南各省,一般生于山坡、林下及溝邊陰濕處。淡竹的葉呈披針形,植株高40~100厘米,莖細葉綠,根上一般有幾十條須,須上長有紡錘形塊根。
中醫入藥多選用多年生草本植物淡竹的葉子。以夏秋兩季采摘淡竹的嫩葉晾干入藥,具有清熱除煩、生津利尿的成效,主治熱病煩渴、小兒驚癇、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瘡。淡竹葉還可用在解暑、清熱的復方里,如“竹葉石膏湯”“竹葉涼膈散”等。用淡竹葉、桑葉、菊花、白茅根、薄荷組成的“桑竹薄菊飲”代茶飲用,可有助緩解傷風發熱、目赤頭痛、咽喉脹痛等癥。淡竹葉能夠做米飯、泡茶、泡酒、煮粥、煲湯,可是孕媽媽及腎虧、尿頻者不宜食用。將淡竹葉煎汁,與糯米(蒸后)加酒曲發酵,可制成清心利尿、舒筋活絡的保健米酒;淡竹葉浸泡于白酒制成竹葉酒,有輔佐醫治風濕熱、關節痛等癥。淡竹葉和大米一同燜成飯,就是夏天獨有的止渴清心竹葉飯。
在酷熱的夏天,自己制造竹葉茶或許淡竹葉粥,有清熱利尿、清涼解暑的效果。
1.竹葉茶
質料:淡竹葉6克,生地黃6克,綠茶3克,白砂糖3克。
制法:將淡竹葉、生地黃、綠茶、白糖,一同用熱水沖泡,悶約15分鐘,即可飲用。
2.淡竹葉粥
質料:淡竹葉60克,茵陳15克,粳米適量。
制法:將茵陳、淡竹葉洗凈,加水煎煮約 20分鐘,去渣取汁。參加淘洗潔凈的粳米和適量水,先用旺火燒開,再轉用文火熬煮成稀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