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鐵鷹
褚橙熱銷之時,咱們調查了澳大利亞最大的柑橘生果經銷商MFC。
MFC本身沒有一個果園,由超越100個果園給它供柑橘。每個果園都有獨立的老板,可是,MFC在出果的前6個月,就能精確預知這100個果園每年的產值,橙子的巨細,裝10個一等品大橙子的箱子需求多少,裝22個二等品橙子的需求多少,裝27個三等品的需求多少。
我問:“你們每年的猜測有多準?”他們說:“差錯不超越10%。”
我又問:“你們的猜測辦法是什么?”他們說:“咱們每年都有100多個固定的樣品收集區,當橙子長到高爾夫球巨細時,咱們就會定時對收集區的橙子進行檢測。”
工作人員拿出一個特別的尺子給我看,上面有不同巨細的窟窿。收集人員用這把尺子去量,對橙子的數量和巨細做記載,最終,用這些樣本量對100多個果園的橙子總量和質量進行核算。
我又問:“這個工作量是不是很大?”他說:“對。可是,咱們有必要做。不然,咱們怎么可能提早制訂出不同國家的商場出售方案?這100多個樣本區中,有些是由咱們公司的人直接收集數據,有些是栽培戶依據咱們的辦法,協助咱們收集。”
我又問:“數據的精確度會直接影響猜測的成果,你們怎么能確保這么多農戶給你們收集的數據必定精確?”
他說:“這有許多辦法,比方咱們的數據收集有規范,一棵樹要搞清有多少顆果,需求從幾面收集。單株的就要從四面,成行的就要從雙面,朝北和朝南要別離核算。”
他隨手給我一本材料,說這是栽培橙子的手冊,里面臨取樣的流程和辦法有詳細闡明。當我翻到橙子取樣這一頁時,我知道了什么是仔細。一棵樹結滿果子,取樣者不行能把整棵樹的果子都數一遍。因而,只能依據樹上某個區域的詳細果子數量來核算整棵樹的果子數量。
他說:“只要這樣,才干削減數據收集的差錯。”
我又問:“你們用這種辦法猜測了多少年?”他說:“我在這家公司工作了20年,一向都是這樣做的。這個公司有100年的前史。”
(摘自《愛情婚姻家庭·芳華》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