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磊
家兒女家裝,赤腳挑魚上商場。
男人風云深淺海,母親心思旦昏香。
宵燈斗宿爭明滅,曉夢魚龍辨現藏。
萬傾波瀾卓竿立,天蒼蒼處水蒼茫。
——聶紺弩《戶》 寫于汕尾
早年廣東這邊總是把終年日子在水上的漁民稱號為“家”,意思是“住在船上的人”。小時分就常聽大人說起這個詞,由于廣州的前史,總是和珠江水,和漁民、漁村不可分的,老人家還習慣于把黑黑瘦瘦的孩子,戲稱為“家妹”、“家仔”,多少有點貶稱的意思。我就獵奇,“家”的孩子,為什么就是黑瘦的?后來才理解,“家”是廣府、客家等珠三角漢民系抵達珠三角的前期南邊漢族人,還有一說是以為古越族或古黎族等南邊水上民族受陸上民族排擠,多年來流浪于海上構成的一種特別民體。這一稱謂,或許是由于家人終年以舟為家,日子在海上,風吹日曬,如蛋殼流浪于海面,并且終年在海上與風波奮斗,處于險峻的生計壞境,好像蛋殼般軟弱吧。
出海三分命,上岸垂頭行。這是他們的口頭禪,由于不管遇到不管哪一個“家”人,都會這樣開端他的傾訴。但是,這早已是一種他們習以為常的生計方法,再大的危險,留給江海,在他們眼里,這樣的應戰的日子充溢希望。而回到自家的船上,他們又悠然地址上水煙,喝一杯熱茶,找到歸于自己的閑適和溫暖。
細滑的河沙,略帶腥味的江風,二三十艘漁船安靜地停在江中。漁民們忙著捕魚、洗菜煮飯……如此恬美的畫面,在廣東省沿江沿海區域,仍然隨處可見。照射在家漁船上的陽光,仍然絢爛。
新洲
新洲漁民新村建在江邊,歸廣州市白云區辦理。小村內,巷道狹隘,高樓多為3層樓,現在這兒仍寓居著300多戶、1000多人的漁家?!皬V州本來有三個漁業社,即瀝滘漁業社、珠江漁業社和新洲漁業社,是其時的漁業大隊,但現在前兩個村早就不打魚了”,新洲村彭書記說。
朋友媽媽的老家就在這兒。走進他家依江而建的吊腳“水棚”,是細長的形狀,從進門到通往江水的陽臺,能夠一目了然。中心的天井灑下陽光,映熱了被磨光的紅地磚,映紅了一盆朝氣蓬勃的海棠花。地磚接縫處,能夠看見水被陽光折射出來的粼粼波光,激烈得能夠刺疼眼睛。再往前,就是木條建立的臨江地板了,踏上去吱吱嘎嘎,洗手間也僅僅開個長方形的窗罷了。房間空氣通爽,江風習習。最里邊就是通往江水的小天臺,它盡管小卻反常生動,曬滿各種形狀、不知誰捕來的剖好的魚,看起來讓人垂涎。刷過紅漆的鐵梯就這么安然伸向江水,你只需要走下去,就能夠撐小小的漁船去打魚了。朋友說小時分,他們就是直接從鐵梯下水游水的。每天黃昏的時分,漁船會??吭陉柵_下面,姥姥就站在鐵梯上,洗曬魚網,然后去做最甘旨的魚湯。
現已垂暮的姥姥,一向寓居在這兒,從年青的漁民女孩,到出嫁,到老。老人家睡在通風口,說什么也不肯脫離這兒,由于在她眼里,再酷熱也還有江風陪同。看到她年青時的黑白照片,梳著長而黑的粗辮子,盡管黑但不瘦,眼睛大大的充溢陽光。
周圍的人家許多也只剩余老人家,他們的后代已拋棄這兒的日子。但是掛在門前的風鈴還在,眺望彼岸的巨大輪船。每家每戶那伸向江水的梯子悠然立在那里,一副滿意的表情。花仍然美,水仍然媚。村里只要一條大道,兩頭的商鋪也根本沒人打理,就連鄰近的船廠也相繼封閉。幸虧的是在小小的港口,渡輪卻一向熱烈,簡略高興的人們彼此招待著,端著飯碗三三兩兩在夏天的陽光里,蹲在水邊吃飯,然后再“嘆”一輪江風。直到天黑,村子亮起了星星點點橙黃的燈火。村子里的人大多都知道,偶然誰家有了喜事或來了客人,就會相約到村口僅有的一家飯館吃飯。
這天,58歲的吳錦明坐在家里,面朝著寬廣的江面,望著一艘浸在江水里的舊機動船,若有所思地喝著茶。他是個地地道道的漁民,從十幾歲起開端打魚,多半時刻都在珠江上度過。他通知記者,曾經的江水比現在潔凈許多,每到夏日,漁民們都跳進江里游水降溫,小孩也在江里學游水,那些日子,每天都離不開珠江水。 上個世紀90年代,珠江水質開端惡化,漁民們靠打魚很難保持生計,許多人都拋棄了打魚,挑選上岸。從那時起就很少看到人下江游水了。現在吳錦明的妻子和兒媳婦在家里做手工藝活補助家用,遠處江面上??恐鲝U的漁船。
這幾年,吳錦明歡喜地看著珠江水通過管理又開端變清,他還傳聞每年都有上萬人一同游珠江。他說,珠江水變清后,即便不再打魚,也要帶自己的小孫子在珠江里學游水。
但這條村子里,仍是有至少400人仍然過著以打魚為生的日子。40多歲的彭哥是新洲漁村的第二代人,父親是老漁民,到了他和弟弟這一輩,仍然以打魚持家,僅僅打魚的地址離家越來越遠了。在彭哥記憶里,曾經老一輩打魚時,只需將船開到番禺蓮花山一帶,就現已滿足一家人一年到頭衣食無憂了。跟著政府對珠江整治的注重及增殖放流,現在,住在珠江邊的新洲村漁民供認:這兩年,魚的確比從前多了,首要多了鯽魚、鯉魚等魚種。有時也會捕到一斤多重的魚,不過,珠江水明澈還需要更多的盡力。
今天在珠江,偶然也能捕獲到一些小小驚喜,但徹底以珠江魚養家糊口是不或許的了。彭哥們的打魚地址也早已逐浪流浪到數百里之外的珠江口。
柴油機轟隆隆地在水面響起來,彭哥手腳利索地解開了船錨。此刻,彭嫂靜靜走向船頭, 點著一炷香,插進香壇,并折腰向河口虔誠地三磕頭。
漁村將這樣的漁船叫作夫妻船,在村里有好幾條。到7月底盛夏時分,他們就會備足汽油、蔬菜和淡水,首尾相銜地駛離新洲漁村碼頭,順江水向著蒼茫大海跋涉。兩個月的休漁期完畢了,這一年里剩余的幾個月,他們都將在海上捕魚度過。
出海的船一般在珠江出??卩徑顒樱砩暇屯?吭谏徎ㄉ?、南沙、增城和黃埔幾個漁港里,每天打來的魚趁新鮮在漁港就賣掉。有經歷的漁民都會通過水色和氣候來估摸一天的收成。收成最好的時分,是在颶風降臨之前——據漁村里遇到過颶風的人講,颶風要來的時分,遠遠的就能看到黑云翻滾著,遮天蔽日,接著就是電閃雷鳴,但這也預示著一次小小的豐盈。按彭哥的說法:“假如往常一天能打一百斤魚,那么颶風之前能夠打到二百斤?!?/p>
現在船上的日子比曾經是好多了,漁船上有電視,通過天線能夠收到二三十個電視頻道,和家里差不多。曾經船上煮飯是要燒柴的,現在都改用天然氣了,想買菜的話也會有人送到漁港。在漁港你還能夠買到日子用水,買來后放在專門的船艙里,煮飯、沖涼都夠用。漁民們還會在船上養條狗,用來護船。
曾經的小孩子大都跟著爸爸媽媽出海,現在夫妻出海時,會把小孩子托付給爺爺奶奶帶。“許多漁民家都是獨生子女,不能耽擱孩子的學習?!迸砀缯f。出海的漁民一般三個月才回村一次,分別在端午、新年、年審的時分和休漁期,休漁期在每年的六七月份?,F在的柴油貴,大船來回一次要花費上千元。所以許多漁民會把船停在漁港,自己坐公共汽車回村里來。
“一、二、三、四……”每逢那個時分,站在漁村碼頭送別的麥主任,便會一邊小聲數著第一批開漁出海的船舶量,一邊遠遠對著漁船喊:“一路順風順水,多打些魚??!”
南沙
南沙區域水網布滿,湖塘許多,天然環境優美,北部大多為農田犁地,南部入??趨^域大多為圍墾填地。在這兒的鹿頸村還發現了的古文明遺址,面積約1萬平方米,文明堆積包含新石器時代晚期、商周時期和唐宋時期,文明層最深1.8米,其間以商周時期堆積最豐厚。
鹿頸村鄉民祖祖輩輩以打魚為生,盡管南沙大開發,村里現在首要經濟收入現已不是漁業,而是依托廠房租借等其他工業,但村里仍然保存有一個小小的蒲州漁港,有六七條漁船,盡管從事漁業年青人并不太多。
本年由于廣州管理河涌初見成效,現在在珠江入??卩徑慕#~比前幾年多了,水也沒有曾經那么臟了。黃皮頭、潮蝦、丁魚等魚類是南沙漁民捕捉的首要經濟魚類,前幾年出海一天,收成大約只要幾十元的收入,現在最多一天可達千元,抵得上去外地打工一個月。
漁民們說,這些魚只要海里才有,人工還不飼養,假如水質欠好,不會平白無故多起來。
從下午3時開端,蒲州漁港就熱烈起來了。出海的漁船連續返港,空氣里有一股新鮮的魚的氣味,前來收買的漁販就在船頭和漁民討價還價。漁民一邊忙著整理一天的收成,一邊清洗漁網與漁船。
40來歲的漁民老羅仍然堅持著他們的祖業,他有一條小漁船,打魚規模首要在珠江口近海岸邊,和其他的漁船根本相同,不能出去太遠,每天上午動身,就在出??卩徑?,最遠也不會出外零仃洋,下午三四鐘就會回來?!包S皮頭,大的48元一斤,潮蝦,28元一斤!”最近老羅在捕魚活動中發現了一個驚喜的現象,現在魚比前幾年多了,并且個頭也大了不少。黃皮頭,潮蝦,丁魚等魚類是南沙漁民捕捉的首要經濟魚類,大的能抵達2兩一條,每斤的收買價要48元,而曾經只要手指巨細,三條才干有現在一條大。而潮蝦的價格,個頭大的到了28元一斤。老羅說,“前幾年出海一天,收成大約只要幾十元的收入,現在最多一天可達千元。”
“現在在外面打工一個月也不過一兩千元錢,而在家打漁,命運好的話,有時一天就能抵上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假如海水越來越好,估量不少后生仔都會回來打漁了?!?/p>
下午4點見到老羅時,他正在漁船邊悠閑地坐著?!斑@幾年近海海水的確清了許多,你看船上的漁網,曾經出?;貋砭W可沒有這么白,都是黑的,要清洗半天才行?!?/p>
“或許百花鱸快要現身了吧?”鹿頸村的黎書記說,“曾經這兒有一種很貴重的魚叫百花鱸,這種魚的魚膘是醫學手術資料,價格與黃金相同貴重,100斤左右的百花鱸價格達30萬元,你看咱們村許多房子,都是靠它建起來的,只不過有一陣沒有發現它的蹤跡了。這種魚的食物首要就是黃皮頭,潮蝦等,從現在的狀況來看,近海魚類食物生態鏈正在漸漸康復,信任不久,就能見到百花鱸的蹤跡了!”
旅行 資訊
輪渡線路和時刻
1.深井島——新洲單純客渡輪渡時刻從早上6:00-21:00,票價0.60元;
2.黃埔造船廠——新洲單純客渡輪渡時刻從早上7:00-18:00,票價同上。由新洲碼頭可步行(約半小時)或乘137路、262路公交車至黃埔村。
3.黃埔古村、長洲島、深井島都是一江之隔,由新洲碼頭坐渡輪可到聞名的黃埔軍校原址、東征烈士墓、長洲炮臺遺址、深井古村等。
公交路線
1.廣州市區乘坐137路公共汽車可通過琶洲村、黃埔村抵達新洲村總站。動物園南門總站06:15-21:45,新洲總站06:15-21:45,票價2元。
2.在廣州市區有到南沙汽車站的大巴車,18元/人?;蛟趶V州東乘坐302路(6元)到市橋汽車站下車,換乘市橋路到南沙客運站專線車(在金洲站下車7元,在南沙客運站下車9元)。還能夠在流花車站坐廣州至南沙的301大巴到南沙客運站。地鐵4號線也可抵達。
小吃:
云吞面:從新洲乘渡輪到對面黃埔村的生記面店,店是本村人開的,傳聞云吞師傅做了四十幾年的云吞,面與云吞重量的搭配法許多,價錢超值。
艇仔粥:黃埔村西南側石基村碼頭的艇仔粥地道傳統,現在有“雞記”和“貓記”兩家船舫運營,后者出品細膩、效勞較好。艇仔粥粥底有海美味,料足味美,只需2元一碗。在小艇上吃粥,更能品嘗出“艇仔粥”的異樣風味。其它炒粉、炒面、炸云吞、油菜和各式煎餅(南瓜餅、蓮藕餅、蘿卜餅)滋味也很地道,價格在1-5元內。值得引薦的還有清炒河蜆,清甜鮮香,一碟不過3元。
生果:黃埔村、石基村碼頭河堤上還有鄉民擺賣自家出產的時令瓜果,如木瓜、芒果、楊桃、番石榴等,都非常新鮮。黃埔村還能夠在瓜棚里吃到地道的農家走地雞、新鮮的清蒸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