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我的第一份作業(yè)是在國企,女孩子們整天捧著茶杯悠悠度日。咱們被勸誡,女孩子不必那么拼,要愛自己。咱們擦很貴的眼霜,買一件件大牌風(fēng)衣,可日子卻淪陷在一平方米的井底。
在一次游覽中我認(rèn)識了一位意大利姑娘,她34歲那年,從意大利跑到美國攻讀自己喜愛的教育學(xué)碩士。她之前是一線時尚雜志的高層,在圈內(nèi)風(fēng)景無限,卻勇于拋棄半生的堆集,換個喜愛的方向和國度重新開始。
她告訴我:“哪怕不再年青,我也想看看自己在喜愛的范疇會有怎樣的收成和生長。”30多歲的姑娘談起未來,臉上的斑點都在跳舞,少女感幾乎要溢出來。遽然覺得,一個人只要從程序化的重復(fù)中吵醒,去做真實酷愛的事,才干連接到靈魂深處最深入的共識。
29歲那年春天,我去北大聽林奕華先生的講座。沒想到這個1959年出世的男人,在講臺上那么年青賦有奮發(fā)向上。他在開滿櫻花的四月天里對咱們講:“不論你多少歲了,正在閱歷著什么,一定要問問自己,我還能有怎樣的改動和生長。”
那一刻,我遽然決議:做點讓自己真實高興的事,看看會有怎樣的改動。
我做回了一向酷愛的寫作。我在上下班的地鐵里寫,在午休時刻鼾聲四起的工作室里寫,在很多靜寂又綿長的深夜里,對著書桌前的一盞弱小燈火寫。跨界做自在撰稿人,很多人投來鄙夷的目光:你都30歲了。
30歲又怎么?我決議去過一種熱火朝天的人生,以夢為馬,遍地黃沙,在文字的國際里浪跡天涯。我拿起手里的筆,撿起勇氣,總算沒有孤負(fù)自己。
活得熱火朝天,對國際懷有獵奇心和熱情,你會發(fā)現(xiàn),日子回饋給你的是愈加夸姣的自己。心中有溫度和獵奇,你才會感受到生命的繁榮和含義,國際才會顯得愈加寬廣而風(fēng)趣。
(摘自《現(xiàn)代婦女》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