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體昌
倒置的啤酒
春天,小區內新開了一家小店。小店關閉之際,我曾斷語過不了多久必定關閉。由于間隔它不到100米就是一家大型超市。可3年過去了,小店非但沒關閉,生意反而越來越火爆。
一全國班后,妻子給我打電話,讓我到小店把網購的東西帶回家。本來她下午不在家,就讓快遞員把東西寄放在小店了。
闡明來意,老板從收銀臺下拉出一個大塑料筐,里邊都是未取走的包裹,大大小小、滿滿騰騰。我找到自家的東西,跟老板道謝,他笑道:“舉手之勞。”
我被老板的直爽感動,趁便在這個30多平方米的小店里轉了一圈。
拿起幾罐啤酒,只見一切的罐體都是倒放在貨架上,罐底的生產日期十分奪目。由于倒置,罐口沒有塵埃十分潔凈,翻開就能直接喝。我被這個細節牽動了,心里感嘆:真是個仔細的老板。
拎著啤酒出門時,我想在這方寸之地的商戰中,小店經過準確了解顧客需求,改進細節,進步用戶體會,這正是它的生存之道。
咱們做事情只需長于換位考慮,設身處地地多為對方考慮,才能為自己贏得立錐之地。
把薪酬分兩份
眾所周知,企業食堂的管理作業最難干,眾口難調。可有一家企業的食堂不只調和了眾口,還成立了餐飲集團,承包了多家其他公司的食堂事務。
咱們到這家企業觀賞,正午在食堂就餐。我發現每個食堂職工都神采飛揚,菜的滋味跟其他企業食堂的大鍋飯比較,也確實高了好幾個層次。所以,我向帶咱們觀賞的李總討教訣竅。
李總奧秘地說:“咱們不只給每個職工發薪酬,一起還給他們的爸爸媽媽發薪酬呢。”本來,單位會把職工每月的薪酬扣除10%,直接寄給職工的爸爸媽媽,這種強硬的盡孝方法出人意料地被一切人支撐。此外,逢年過節,單位還會自動給職工的爸爸媽媽寄送祝愿函件,許多白叟對此都引以為傲,叮嚀子女好好作業……
我茅塞頓開,難怪這兒的每個人都干勁十足。企業向職工付出相同多的薪水,但換了一種分配方法,不只拉近了企業與職工的心思間隔,更贏得了職工家人的支撐。
在看似冷酷庸俗的商場和職場上,那些瑣碎的溫情行動往往能牽動人心,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不管做什么,只需溫暖了人心,就贏得了人心。
(摘自《山東青年》2016年2期)